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世界最大咖啡產國 - 巴西


檢視較大的地圖

巴西係世界最大咖啡產國,當然要對他了解多些啦! 巴西咖啡豆年產量超過3000萬袋(每袋60公斤),咖啡專家對他們的豆評價不高,認為過於單調,苦、酸及香味不夠,甚至不列入精品咖啡產地名單。因為巴 西咖啡園多數離海拔1200公尺以下,亦無大樹遮蔭,且採豆方式粗糙,生熟果子一起收採,不符合精品咖啡條件。以曝曬式栽植法種樹,使得咖啡果子成長較 快,使風味發展不完全,而且豆子的硬度不足,果酸味明顯較低,還有一股木頭味,不能登大雅之堂。巴西豆質地較軟,烘焙過程中明顯不耐火候,出爐時間要提 早,否則容易烘焦。但義大利人卻對軟豆情有獨鍾,認為巴西軟豆最適合做濃縮咖啡,他們的espresso以九成巴西豆配一成robusta豆,認為係天作 之合。20幾年來,巴西嘗試擴大市場占有率,增加產量,卻影響了品質,巴西豆每磅平均價比哥倫比亞低了兩成,但薄利多銷仍有利可圖。1998年越南豆低價 傾銷,巴西政府在壓力下,決定提升品質,進軍歐美高檔市場,以拉高售價增加農民收入,另洗脫巴西種不出好咖啡的嗅名! 1991年成立的巴西咖啡協會,深信境內有不少靚農莊,咖啡品質可媲美高海拔的極硬豆,於是在美國咖啡協會協助下,於1999年舉辦首屆巴西咖啡大賽 Cup of Excellence,優勝者可透過internet由國際買家公開競標,效果理想,能鼓勵咖啡農夫將咖啡豆品質提升。 2000年巴西咖啡協會擴大舉辦第二屆Cup of Excellence,有477個農莊參賽,全球爭相報導。先由巴西杯測師篩選出前40名,再交由美國、日本、德國、挪威等12 國家24名國際咖啡專家做最後決選。巴西咖啡協會有意借助此活動,在國際頂尖杯測師見證下,一洗巴西豆的嗅名! 24位杯測師花了3日時間品評,並召開討論會,最後選出18個最能代表巴西風味的農莊,比有意投標的買家作參考,大受好評! 巴西咖啡協會乘勝追擊,重新搬出"Strictly Soft"咖啡,係80年前巴西官方為道地巴西豆定下的風味標準「入口即甘甜、純淨、不咬喉的餘韻」,近20多年來,咖啡以機械化取代人工摘豆,破壞啡豆 應有風味,唯有採收紅透的熟果子,加上細心的取豆處理方式,才能彰顯「入口即甘甜」的調性。巴西咖啡協會近年大力輔導下,農夫已有明顯改進! 巴西咖啡產區主要分布於Bahia、Minas Gerais和Sao Paulo 三個州,其中Minas Gerai產量最占巴西之半,地位重要。挪威知名的烘豆商及生豆進口公司Soberg & Hansen,出高價買Fazenda Rainha農莊生豆,全球咖啡界為此議論紛紛,因為巴西豆未曾有過如此高價,此對巴西咖啡業是一大鼓舞! 巴西政府不但改善咖啡豆形象,也為用心經營的農莊帶來意外之財,可謂名利雙收!

參考資料 pariscafe
http://www.pariscafe.com/16.asp

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金夏沙


檢視較大的地圖
金夏沙(法語:Kinshasa,中國大陸譯為金沙薩),舊名利奧波德城或利奧波德維爾(Léopoldville),是剛果民主共和國首都與最大城。根據2005年時的統計,金夏沙約有750萬的人口,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城市排名裡,它與南非約翰尼斯堡一直在搶奪亞軍的排行,僅次於居冠的拉哥斯

金夏沙剛開始時只是知名美國記者冒險家亨利·莫頓·史丹利1881年時於剛果河畔建立的貿易站,為了向當時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致敬,他將該地命名為利奧波德城。由於今日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大致承襲了當年的比利時殖民地(也就是比屬剛果),因此利奧波德二世也是當時剛果的實際元首。
由於利奧波德城是剛果河沿岸自李文斯頓瀑布往上游方向、第一個可以實際通航的河埠,因此具有重要的交通地位。在當時,由於李文斯頓瀑布過大的落差阻斷了剛果河上下游間的直接航運,非洲內陸生產的貨物都是以河運方式在利奧波德城集中後,再以人力挑運的方式,沿著剛果河岸運送到下游的馬塔迪(Matadi),裝運上船繼續運送。1898年時,連結兩個城市的鐵路修築完成,使得剛果河上下游之間的運輸效率大幅提升,連帶使得利奧波德城開始飛速成長。1920年時,利奧波德城被升格,取代原本的海濱城鎮博馬(Boma),成為比屬剛果的首都。
1965年時,蒙博托·塞塞·塞科在他的第二次軍事政變中,成功地自比利時手中奪取了剛果的統治權,並開始推行「非洲化」運動,倡導將該國境內許多原本以外文命名的人、事、地、物,全都改為非洲化的名稱。因為這緣故,1966年時利奧波德城被改名為金夏沙,此名稱起源於在城市建立之前,原本存在於附近地區、一名為「Kinchassa」的小村莊。
在蒙博托的統治下,金夏沙迅速的成長,它吸引了許多來自剛果鄉間的移民,其中有些人是來到大城市尋求發展,但也有不少人是為了躲避其他地區的族群衝突,在這樣的背景下,金夏沙自然而然地成為一個族裔與使用語言匯雜的地方。這也解釋了為何城市本身雖然是位在傳統上由巴剛果人(Bakongo)所居住的範圍內,但今日其通用語(lingua franca,語言學名詞,不同語言間用來溝通用的折衷語言)卻是林格拉語(Lingala)而非奇剛果語(Kikongo)。
雖然在蒙博托任內大幅的成長,但金夏沙也因為蒙博托過度的腐敗、任用親信與因此所引發的內戰,而受到相當程度的衝擊。但無論如何,今日的金夏沙仍然是中部非洲最重要的文化與知識中心,擁有規模不小的音樂家與藝術家社群。除此之外,金夏沙也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主要工業中心,常見的產業主要在剛果河流域上游地區所生產的物資之再處理。近年來由於政府無法有效給付軍隊薪餉,因此金夏沙經常得疲於處理不滿的士兵所發起的抗爭事件。


金夏沙位於剛果河南岸,隔著自東向西流動的河面與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札維爾相望。其城市中心的地理座標為南緯4度16分,東經15度17分。
行政區劃上,金夏沙的正式行政命名稱為金夏沙城市省(法文:Ville-Province de Kinshasa,或也可稱為金夏沙直轄市),是剛果民主共和國11個一級行政區劃之一。貢貝區(La Gombe)位於整個金夏沙市區的最北部,緊鄰剛果河岸,除了是重要的高級住宅區之外,包括總統府與許多中央政府單位都坐落於此區,因此相當於金夏沙的行政中樞所在地。
由於非洲中部共存在有兩個以「剛果」為名的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因此在中文簡稱上經常會造成混淆。為了避免誤解,除了「民主剛果」(台灣方面的稱法)這種稱法之外,剛果民主共和國也經常因為其首都金夏沙之故,而簡稱為「剛果(金)」(中國方面的稱法)。

身為剛果河沿岸最重要的河港,水路運輸對於金夏沙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剛果河岸的恩戈比拉河灘(Beach Ngobila),每日都有渡船前往布拉札維爾或班基中非共和國首都)等同樣都位於剛果河岸的大城市。
陸運方面,為了便利李文斯頓瀑布上下游的貨物運輸,在19世紀末就修築了馬塔迪-金夏沙鐵路連結金夏沙與馬塔迪。金夏沙的主機場恩吉利國際機場,是該國境內四座國際機場中規模最大者。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wiki.ubuntu.org.tw/index.php/首頁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尼加拉瓜大瀑布



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交界的尼加拉瓜大瀑布,是世界上少有的地理奇觀。又由於位居兩個高度文明的國家之間,因此周邊的交通、軟、硬體設施無不盡善盡美,每年慕名而來的觀光客數以萬計,使尼加拉瓜瀑布成為美、加邊界最繁忙的交通孔道。

  尼加拉瓜瀑布源自Erie湖的湖水,湖水由最南端Fort Erie的Peace Bridge和平橋﹝尼加拉瓜河上連接美、加的四座橋樑之一﹞開始匯入尼加拉瓜河Niagara River,在流經56公里長的尼加拉瓜河後在Niagara-on-the-Lake處注入安大略湖Lake Ontario。在短短的56公里內兩處湖水的水平面相差99米,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尼加拉瓜河的中游形成斷層,在加拿大側形成落差高達52米的馬蹄狀瀑布,以及在美國側形成落差21至34米不等的瀑布,以每秒16萬8千立方公尺的流量造就出尼加拉瓜瀑布絕世的景觀。然而瀑布充沛的水量不斷的掏空山壁,使瀑布逐年的向後侵蝕,在馬蹄狀瀑布下方水深更達55米,1950年之前馬蹄狀瀑布每年平均向後退縮一米,因此拯救尼加拉瓜瀑布的計劃於焉展開,首先在1954年於馬蹄狀瀑布上游加拿大側興建了阻流水柵、2號水流吸入口以及瀉流隧道,1961年在美國側構建了尼加拉瓜水力發電計劃設施,藉由尼加拉瓜充沛的水流,提供了加拿大側兩佰萬千瓦的電量,美國側兩佰四十萬千瓦的電量,此後的十年裏也達到減緩尼加拉瓜瀑布侵蝕至每年30公分的最低程度。
  在加拿大側安大略省的多倫多Toranto市,是距尼加拉瓜瀑布最近的城市,由多倫多市經往西南方向接往尼加拉瓜瀑布的皇后快速道路﹝路標縮寫為QEW﹞,137公里90分鐘可達,而美國紐約州的水牛城Buffalo市則僅一橋之隔,驅車前往廿分鐘內即達馬蹄瀑布。

資料來源
尼加拉瓜大瀑布
http://web2.ntit.edu.tw/~s14931038/n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