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澳大利亞,大堡礁
檢視較大的地圖
澳大利亞,大堡礁,自然遺產,1981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島群,在澳大利亞東北部外海,珊瑚種類繁多,眩麗多采。有多種魚類和軟體動物。這裡還是許多瀕危動物的棲息地。這處珊瑚礁在監測環境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
大堡礁是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島礁的總稱。縱向分佈在離岸16~240公里的珊瑚海上,美麗的布裏斯班港東北,大致沿昆士蘭州海岸斷續綿延2,000余公里,包括約3,000個島礁。礁區從弗雷澤島正北到約克角,覆蓋著澳大利亞大陸架方圓348,700平方公里的面積,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大堡礁的形成始自15,000多年前。當地土著人雖曾到過那裏,但對於現代文明來說,它是1770年被詹姆斯·庫克發現的,是年6月11日,庫克的"奮鬥"號船在"大堡"的一個礁體上擱淺,從而發現了這個世界自然奇跡。
大堡礁並非一個整體,而是由相互隔開的珊瑚礁礁體組合而成,一些礁體周圍有被稱為"嶼"的小珊瑚島。"大堡"由2500個礁體組成,其面積小者幾公頃,大者100多平方公里,有的地段被不到200米的海灣隔開,而另一些地段兩礁相距可達20公里。礁體多在海下,但有些在退潮時可露出水面。眾礁體由約350種珊瑚蟲骨骼堆積而成。整個堡礁區可分為3個各具特點的區域:1,北部區。在南緯16度以北,水深一般不到30米,沿大陸架邊緣排列,其中一些礁體寬200~1000米以上。2,中部區。在南緯16~20度之間,水深30~60。由於海浪和洋流的衝擊以及潮汐等的侵蝕作用,許多礁體已出現破損或退化現象。3,南部區。自南緯20度左右往南,最大水深60米以上,多大陸架邊緣礁,礁體壯觀,較分散。在斯溫群礁以南,大陸海岸線凹入,形成了較寬闊的南回歸線水道。
布裏斯班港灣外之所以積聚大量的珊瑚礁,是因為這一帶自古以來就最適宜於珊瑚蟲的繁衍。根據鑽探,大堡礁灰岩厚度在200米以上,說明這一帶在地質史上是緩慢沉降地帶,而大堡礁正是在地殼的緩慢沉降中,由一代接一代的珊瑚遺體堆積起來的。有的科學家預測,大堡礁至少已有3000萬年的歷史了。這些珊瑚礁係由鈣化的動植物殘骸沉積膠結而成,上面附著薄薄的一層寄生動物和植物。珊瑚礁形態與結構各異,其中71個礁體現已成為珊瑚島。還有許多帶狀礁,它們是由於珊瑚在環繞大陸或陸地島的海底岩石上生長而成的。
大堡礁海域水面溫度高達21~38攝氏度,溫度的垂直變化和季節性變化都較小。平均鹽度35%。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較平靜。水溫適宜,生態條件較穩定,浮游生物豐富,水域內海洋生物種類繁雜,數量眾多,大部分與印度洋、太平洋類同。海洋動物約有珊瑚蟲350種,海綿1萬種,軟體動物 4000多種,棘皮動物50多種,魚類1200多種。海洋植物以海藻類最重要,特別是構成礁冠的紅藻,為千百個礁體鑲嵌上邊框,絢麗多彩,誘人觀賞。島礁上的植物只有30~40種,大的島礁淺灘上分佈著紅樹林。傳統的生產活動有採集珊瑚、採珠和捕魚,規模不大。採珠主要集中在北部的拖雷斯海峽附近水域。捕魚區主要在昆士蘭州北部自格拉德斯通至凱恩斯海域,以紅魚、鮭魚、馬鮫魚等為大宗。堡礁區中部深水處有海蝦,此外還有多種海參、巨蛤和其他貝類。
大堡礁是有重大價值的旅遊區。除眾多美麗的珊瑚島礁外,還分佈著許多具有熱帶風光的大陸性島嶼,著名的如格林島、海曼島、鄧克島、帕爾姆島、赫倫島等。其中赫倫島最有名。這個島面積0.17平方公里,是一個奇特的珊瑚島。島上有各種各樣的珍奇動物。象小狗一樣溫柔的細嘴海燕,出沒在較小的珊瑚礁內,它們在地上打洞作窩,黃昏時分大聲喧嚷不停。白天,鶚在島嶼上空盤旋;夜裏,翅膀上長著3隻爪子的食果蝙蝠在紅樹林中鳴叫,瑟瑟地飛來飛去。一種叫"匹新力"的樹,長得有一個大人的腰那麼粗,但一個小孩子的重量就能把它壓倒。成群的山羊,在島的火山頂上徘徊。到處白沙綠水,陽光充足,椰林掩映,湖礁入勝,均為海浴和療養勝地,旅遊業興盛,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公園。
大堡礁北段在澳大利亞東北部沿海地區的土著部落的歷史和文化史上有重要意義。他們是最早的開發者,在珊瑚礁上流下了足跡。
1843年澳大利亞對大堡礁開始科學考察,1922年成立有關堡礁的發生學和自然生態學的科研機構,1973年建立海洋科學研究所,1976年成立大堡礁管理機構,1979年設立大堡礁海洋動物園管理處。1983年禁止在大堡礁勘探石油和採礦,劃定了商業性捕魚和資源保護區,並大力發展旅遊業。由於大堡礁所在的海洋生態系統因珊瑚生長的條件十分苛刻而顯得敏感脆弱。不僅每年十幾萬遊客的觀光對海洋公園有威脅,更大的威脅是有大量的荊冠類海星在吞食珊瑚蟲,使大面積的珊瑚礁遭受損毀。近年,由於氣候的變化,大量的珊瑚在白化,從而大量死去。而大氣中二氧化碳水準上升,使海水酸性提高,使珊瑚礁的結構虛弱,面對自然侵蝕或結構受損時,會更容易崩塌。海洋生物學家們正在研究防範和保護方法。目前已將大堡礁分成若干地帶,以便進行不同方式和層次的管理和利用。有的地區受到十分嚴格的保護:只準進行觀賞性的旅遊,不允許在堡礁上行走、採集和垂釣等活動。事實上那樣做對自己也很危險。因為一旦礁石割破人的皮膚,若不及時敷藥,很容易發炎潰爛,而隱身於礁石中的海膽、海蟄、千孔蟲在你伸手探洞時會出其不意地咬傷皮膚。
大堡礁作為巨大的海洋生物博物館、奇異的水下公園而招徠著世界各地的遊客。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及昆士蘭州政府共同成立了"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負責保護和管理世界上最特殊的公園--公園的大部分在水底。1981年,大堡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資料來源
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zwyichan/403427.htm
耶路撒冷
檢視較大的地圖
耶路撒冷 ( Jerusalem , Yerushalayim ) 的意思是 「擁有和平」 或者是 「和平的基礎」 。
它是巴勒斯坦以色列大衛 (達五德) 的國的首都。耶路撒冷還被冠以各種不同的稱呼,比如撒冷 ( Salem ,創世記14:18) 、亞利伊勒 ( Ariel , 「神的圍爐」 ) 、耶布斯 ( Jebus ,耶布斯人的首都) 、 「神的城」 、 「聖城」 和 「猶大城」 (歷代記下25:28) 。耶路撒冷是猶太人的朝拜方向 ( qibla ) 。例如,但以理朝拜的時候就是面向耶路撒冷。耶路撒冷這個名字第一次是在約書亞記裡面出現的。阿馬那 ( Tell-el-Amarna ) 出土的牌匾上有六封從亞摩利王給埃及的信,記載了大約公元前1480年 Abiri 人的進攻,耶路撒冷也被拼寫成 Uru-Salim ( 「和平之城」 ) 。
穆斯林將這座城市稱為 「 al-Khuds 」 或者 「 al-Quds 」 ,意思是 「神聖的」。在伊斯蘭中,耶路撒冷是隨麥加和麥地那之後的第三大最神聖的聖地。耶路撒冷原先也是穆斯林的朝拜方向,禮拜的時候所有的穆斯林都要面朝這個方向。在猶太人繼續抵制穆罕默德有關信奉伊斯蘭的信息之後,朝拜的方向才改為麥加。有意思的是,盡管它在伊斯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聖經中最中心的城市,然而耶路撒冷卻沒有在古蘭經中提起過。耶路撒冷屹立著美麗的阿克薩 ( Al-Aqsa ) 清真寺和圓頂大石 ( Dome of the Rock )。穆斯林推測這座清真寺在古蘭經17:1中提到,但這推測有時代錯誤。耶路撒冷對穆斯林的重要性起源於相信穆罕默德的夜間之旅 - 穆斯林相信這天晚上他從麥加跋涉到耶路撒冷的神殿 ( isra' ) ,在那裡升上了天 ( miraj ) 。
檢視較大的地圖
這個名字 ( Yerushalayim ) 的雙重形式 ( ayim ) 暗示著它有可能指的是耶路撒冷的雙子山,也就是錫安山和摩利亞山 ( Mount Moriah ) ;或者根據其他的一些說法,指的是這個城市 「高」 「低」 的兩部分。它位於巴勒斯坦一塊最高的桌臺地的邊緣,它的南面和西面都被深深的山谷包圍。
當以色列人在約書亞的領導下進入迦南的時候,亞多尼洗德 ( Adonizedek ) 是耶路撒冷王。他糾集了一支大部隊與這個地區其他四位王一起在基遍 ( Gibeon ) 攻打以色列人,但神幫助了以色列人,將日頭停在那裡不落下 (約書亞記第10章) 。在約書亞死後,耶路撒冷最後被攻佔並焚燒 (士師記1:1至8) ,但耶布斯人繼續住在那裡。後來大衛 (達五德) 攻陷該城,把耶布斯人趕了出來。他將他的都城從希伯侖 ( Hebron ) 轉移到了錫安,取名 「大衛城」 (撒母耳記5:5至9;歷代記上11:4至8) 。約櫃被抬回了耶路撒冷。
大衛 (達五德) 死後,他的兒子所羅門 (蘇萊曼) 在摩利亞山上建造了聖殿 (公元前1010年) 。他繼續在這座城市上面大興土木,並鞏固它的地位,於是它成了所有民間和宗教事務的中心。他死的時候,他的國在羅波安 ( Rehoboam ) 和耶羅波安 ( Jeruboam ) 之間的爭奪中分裂,耶路撒冷留在了前者手裡。然而,它在猶大、埃及和亞述之間幾經易手。最後,在公元前588年,耶路撒冷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毀於一旦 (列王記下第25章) 。
七十年之後,在波斯王的統治下,猶太人開始重建耶路撒冷 (以斯拉記1:2至11;尼希米記) 。到了公元前331年的時候,它落入了希臘人的統治,直到公元前167年才結束。聲名狼藉的安提阿哥伊皮法尼斯四世 ( Antiochus Epiphanes IV ) 有一天在神殿裡屠宰了一頭豬,這導致了瑪加比人 ( Maccabean ) 的起義。在哈希曼 ( Hasmonean ) 王朝的統治下,猶太人享受了一段獨立自主的日子。在基督時代前夕,耶路撒冷落入了希律王和他家族的統治,這實際上就是處於羅馬的統治。公元70年,提多 ( Titus ) 洗劫了耶路撒冷。
公元131年,羅馬王哈德良 ( Hadrian ) 重建並加固了這座城市。由 Bar-Chohaba ( 「星之子」)領導的一場叛亂將耶路撒冷從羅馬人手裡奪了過來,但四年之後,當羅馬人重新佔領耶路撒冷時,有許多猶太人被殺,城市也被毀壞。一座名叫愛利亞卡皮托林納( Aelia Capitolina ) 的羅馬新城建立了起來取代了耶路撒冷。公元326年,君士坦丁 ( Constantine )的母親海倫 ( Helena ) 去了耶路撒冷朝聖。聖經中提到的許多地方都按照推測被鑒別出來了,後來還建立了一些教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聖墓教堂(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 ) 。君士坦丁對猶太人實行比較寬鬆的統治,允許他們到耶路撒冷,一年一次對「聖潔華美的殿」 的毀壞表示哀悼。
公元637年,穆斯林在哈里發奧瑪 ( Umar )的領導下攻佔了耶路撒冷。公元960年,它又處於埃及的統治下,到了公元1073年,又轉到了土庫曼人 ( Turcomans )的統治下。公元1099年,布戎的戈弗雷 ( Godfrey of Bouillon )率領的十字軍經過血腥奮戰奪得了該城,並被推選為耶路撒冷王。他將奧瑪的清真寺改成了基督教大教堂。在接下來的八十八年間,建造了許多教堂和女修道院。在這個時期,聖墓教堂也得到重建,也只有它保留至今。公元1187年,有名的蘇丹薩拉丁 ( sultan Saladin )從基督徒手裡奪取了耶路撒冷,普通民眾當成了奴隸來買賣。耶路撒冷仍然回到了穆斯林的統治,後來又轉到了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手裡。
後來,英國托管了耶路撒冷,統治權交到了英國人手裡。但1947年,當時國際聯盟( League of the Nations ,現在聯合國的前身) 的一個調查委員會決議認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不能聚居在同一個國家,議會投票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將耶路撒冷分成兩部份,一部份屬於以色列人,另一部份屬於巴勒斯坦人。阿拉伯國家強烈抗議這個決議,接著發生了一連串的戰爭,以1967年的 「六日戰爭」 而告終,此次戰爭讓以色列人佔領了東耶路撒冷,並一直佔領至今。
資料來源 耶路撒冷
http://www.ysljdj.com/project/big5_topic19/15/big5_19_15_j.htm
訂閱:
文章 (Atom)